学位授权点代码名称:1202工商管理 授权级别:硕士一级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工商管理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获得批准,2004年正式招生,是学校首批六个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点之一。2011年本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17年被确定为学校博士点建设培养学科。
(一)研究方向
主要设立了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包装产业升级、组织理论与企业成长、包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四个学科方向。近年来围绕学校建设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主线,紧跟国家需求和服务行业与区域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二)师资队伍
目前学位点有校内研究生导师42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副高级职称以上19人,45岁以下的7人,获得博士学位的13人,有海外经历教师人数8人。校外行业产业导师44人,正高职人数15人,获得博士学位的7人,多为大型工商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
目前学位点拥有省级科研平台5个,其中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中心被评为优秀;学院与省内和株洲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11个,其中“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株洲千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在2021年学校省级社科研究基地评估中,获得第一名,“湖南省苗绣研究基地”在2021年学校省级社科研究基地评估中,获得第二名。
(三)培养条件
目前学位点拥有省级科研平台5个,其中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中心被评为优秀;学院与省内和株洲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11个,其中“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株洲千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合办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8个;3个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13套经管模拟软件和MATALAB、SPSS、EVIEWS等计量经济软件;除学校图书馆外,本学位点依托的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拥有200平方米图书资料室,订阅期刊报纸140种、库存图书10余册。2020年新增湖南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地:湖南省苗绣研究基地。
(四)特色优势
1.“管理+经济”学科交叉,推动了队伍高质量建设。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有效地融合了管理学和经济学,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学又有管理学知识背景的中青年复合型学者。
2.“学科+产业”研究导向,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学科直面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从技术创新与包装产业升级、包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角度切入,着力解决包装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包装行业与包装企业中的管理问题,承接了一批包装产业重大、重点项目,产出了一批促进包装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3.“互通+共建”模式创新,实现了人才高质量培养。先后实施了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师生共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性启动了“校友导师计划”。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资源互通、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紧密协同、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教师与校友合作发力,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2021年,修订和完善了《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院内盲审制度》《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研究生导师指导过程纪录表》。同时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人员水平,制订了《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研工部管理人员考核方案》。
(二)思政教育
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严把研究生导师入口关,将政治立场、立德树人作为导师遴选的先置条件。严把课堂教学政治关,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从严要求课堂上的政治纪律,严格执行专兼任教师聘用、考核、过程督导制度。严格执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各类讲座、论坛研讨会、社团活动必须经批准开展;学生社团成立须经报批,加强学生社团管理。
(三)课程教学
2021年完成了工商管理学科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新一次修订,进一步优化突出课程内容与专业前沿的深度对接。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加强课程内容的“三个转化”:一是将学科前沿、行业前沿、技术前沿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时代性;二是将企业案例、教师在服务企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对接性;三是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在课程内容优化上,始终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
(四)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全过程“双导师“联合指导,兼顾学术性和实践性,遴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导师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同时通过学院评选、研究生院审核,新增校外导师8人,进一步优化了导师队伍结构,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五)培养条件建设
加强了工商管理学科硕士学位教师工作室、教师案例教学室的设备更新与改造,加强了学院标准化保密室的规范化建设,为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
(六)科学研究与案例开发
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项目94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33项目,市厅级31项。项目申报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任务,尤其是国家级课题,2021年申报数达29项目,其申报数量较之2020年有大幅度提高。2021年,共立项各级各类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3项(含省重点研究计划1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市厅级26项。2021年,共入账科研经费480.55万元,其中横向项目入账经费277.67万元,纵向项目入账经费202.88万元。
包装经济研究基地始终围绕“包装”特色凝练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点,在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与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21年本基地成员共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1项,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2本。同时,以“包装经济与管理”为题招标了10个研究项目。在2021年学校省级社科研究基地评估中,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湖南苗绣研究基地深耕湖南苗绣产业发展,特别是为十八洞村苗绣打造品牌,帮助十八洞村苗绣产业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推动湘西十八洞村由“脱贫致富”迈向“乡村振兴”,助力带动脱贫致富奔小康等创造了成功案例,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重大媒体关注报道,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奖,在全国、全省高校中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在2021年学校省级社科研究基地评估中,湖南省苗绣研究基地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21年,在论文发表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韩进博士的研究成果《Building and Sustaining Emerging Ecosystems through New Focal Ventures: Evidence from China’s Bike-sharing Industry》在创新管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发表(SSCI,ABS 3,影响因子8.593,2022年1月出版)。2021年,共申报“株洲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4项,其中获奖2项。2021年,派遣部分教授、博士参加全国性、地区性学术会议。
(七)招生与培养质量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学术素质系统培育,大力实施“项目驱动、学术实践、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工商管理学科硕士陈慧同学获校优论文,工商管理学科硕士张幸同学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方向、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应加大学院内部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进一步凝练方向,建设高水平学科平台,努力提升平台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2、招生人数偏少。应增加招生数量以缓解“师多生少”的压力。
3、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应加大对教学设施、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资源的投入。
4、国际化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投入不够。应加大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力度。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发展目标
工商管理学科是本校博士点建设培养学科。在今后1年内,本学位点要在师资队伍、学科平台、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如下目标。
表2:2021年度发展目标
师资队伍
引进1个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
引进博士人才2人以上
组建1个以上研究方向
学科平台
进一步巩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地位,并努力将“工商管理”建设成为省级一流学科
科学研究
获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以上,纵向科研经费40万以上
发表CSSCI检索论文6篇以上,权威期刊论文2篇以上;
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部以上
教学改革
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出版教材1部以上
基地建设
拓展实习或实训基地1个以上
(二)主要保障措施
1.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保障。实行“双提升”人才保障政策。一是提升高端人才引进的力度。对工商管理博士点建设需要引进和调入的优秀国内外博士、博士后,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并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办理。二是提升现有人才的质量。与国内外高校、学术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双方成员之间在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方面的一对一交流与合作。
2.学科建设资金保障。一是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用于科研奖励和实验室的支出;二是加强与株洲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联系,争取他们对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三是集中学校财力,加大对博士点建设的支持力度。四是学科建设经费和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用于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的改善。
3.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一是资金的优化配置。明确学科负责人和方向负责人的权利与责任,将学科经费和科研奖励支配权下移至学科团队,使其真正围绕各学科方向的建设展开。二是研究人员的优化配置。按照每个团队成员的具体研究方向与目标,设置3-5个研究所,便于团队成员开展协作创新研究,提高科研和教学产出效率。三是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